發(fā)布時間2017-06-29 10:33:52
大夫山森林公園位于廣州市番禺區(qū)市橋以西三公里處,跨市橋、鐘村兩鎮(zhèn),毗鄰順德碧桂園,北與祈福新村接壤??偯娣e約9000畝,是廣州地區(qū)生態(tài)型森林公園。公園內連綿不斷的群山環(huán)抱著,海拔226.6米的番禺第一高峰大夫山。還有大小山塘和多個人工湖,從而形成了峰戀起伏、湖光倒影的景象。大夫山森林公園被稱為“番禺的氧吧”。
1996—2000年,番禺區(qū)政府投資1億多元興建大夫山森林公園,首期工程湖光花木觀賞區(qū)建設基本完成,并于1999年8月免費開放至今,平均每天游客有2000多人,節(jié)假日近萬人。
大夫山早年叫大烏崗,后因當?shù)厝嗣窦o念西漢初年的朝中重臣陸賈大夫而改此名。中國當時中原一帶,各路諸侯為得天下,刀兵相見,戰(zhàn)火瀕紛,百越人趙佗便趁機在南越(今廣東、廣西一帶)番禺自立為南越武王。漢高祖得天下后,不想用兵征伐南越趙佗,于是派謀士陸賈南下說服趙佗歸順漢朝。陸賈憑著他出色的口才,深陳大義,終于收服了趙佗,并代表漢朝廷授印封趙佗為南越王。陸賈因此有功,被封為上大夫。劉邦死后,太后專政,偏聽朝中一些自命清高的官員之詞,視嶺南一帶為蠻夷之地,加以岐視。趙佗因此對朝中不滿,再次自立為南越武帝。至后漢,孝文帝只好又派陸賈大夫南下,再次說服趙佗歸順漢朝。前后17年里,陸賈大夫從中原兩下南越番禺,說服邊民,為維護國家統(tǒng)一作出了重大貢獻。這段歷史典故,在南越大地傳為美談,廣州市內陳家祠現(xiàn)有精美的雕塑重現(xiàn)了這一史實,大夫山上建有大夫閣、大夫書院等。
南越人民將大烏山改稱大夫山,有兩種說法。一說是陸賈大夫死后就葬于此山,但史書并無記載;二說是陸賈大夫南下說服趙佗時必經此地,有一次路過時,人困馬渴,情急之下,馬用前蹄踏地,竟刨出了一口甘泉,百姓便改稱大烏崗為大夫山,將甘泉呼為飲馬泉。
森林公園于1997年中完成初期的總體規(guī)劃,并于1997年7月動工興建,公園首期的建設主要是南區(qū)。森林公園的首期于1999年8月1日對外開放后,公園建設的主要項目有聚秀湖、紅山湖、竹山湖、鳳山湖、翠景湖、云岫湖、半島觀景臺、果合景區(qū)、燒烤場、兒童活動及成人活動場、釣魚區(qū)、游艇碼頭及配套、鳳山茶軒、園區(qū)道路11.8公里、登山步級路20公里、南區(qū)所在的景區(qū)相關景點、公廁以及完成所有項目與之配套的綠化工程,完成綠化面積達50萬平方米。 多年未見的野鴨、毛雞等經常在公園里出現(xiàn)。
公園首期開放的是以占地280畝的聚秀湖為中心的湖光花木觀光區(qū),整個區(qū)面積約2000畝,區(qū)內設有燒烤場、垂釣場、游艇碼頭、風箏場、兒童游樂場、成人游樂場、航模碼頭還有茶室和多個服務部等。
公園總體規(guī)劃以森林文化為主,以優(yōu)化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,保護自然資源、科學利用、適度建設為指導思想。公園由湖光花木區(qū),田園生態(tài)觀光區(qū)、大夫山攬勝區(qū)、中心風景區(qū)、草坪曠野區(qū)、森林逗趣區(qū)、水寮野趣區(qū)和文體康樂區(qū)組成。